top of page
  • Writer's picture劉劍玲

在辦公室做一隻恐龍

Updated: Jul 1, 2022



跟朋友B聊天,他在工作上受了氣,找我傾訴。他說辦公室流行「串串貢」文化,同事說話都有「骨」,例如當朋友B在whatsapp group問是不是將某份文件交給同級但年資較長的同事,同事回答:「不給我,你打算給誰?」


光聽這一句話,好像沒什麼特別,不怎麼嚴重。再細問朋友B,原來他還聽過更難聽的說話:「你可不可以檢討一下你的垃圾表現」、「你腦殘的嗎?」、「你個電話壞L咗呀?」、「行快D啦,阻住哂。」可以想像,被責備後內心傷口未復原,又要應付下一次可能有的攻擊,年月下來身心俱疲。於是「不給我,你打算給誰?」這句輕微的諷刺,朋友B聽來,倍感難受。這就是為什麼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「舖舖清」,每一次刺激來到,情緒生起,提示我們要照顧自己;越強烈的情緒,越需要照顧。


讓我們回到這句「不給我,你打算給誰?」朋友B聽後悶悶不樂,他的內心聲音是:自己經常被人罵或者被諷刺卻不還口,好像「好易比人恰(很容易被欺負)」。當時朋友B沒有應答同事,現在聽來他好像有點後悔當時沒有採取任何行動。這時我邀請朋友B跟我一起,做一次非暴力溝通(Nonviolent Communication, NVC)轉化內心的練習──「有益的遺憾」(beneficial regret)。


(1) 回想當刻的需要


當時朋友B沒有應答,背後的需要是表面和諧,也求一份內在平安,就是不想引起衝突,內心有害怕和擔心,同時又希望息事寧人,自己吞了這口氣便算了。這是明顯的屈從(submission)。


(2) 另一個可能的選擇


我問朋友B假如不保持沉默,他可以怎樣回應?


他說他可以惡言相向,頂撞同事。假如他這樣做,是為了保護自己,也是維護自己的尊嚴。這樣帶給他的感受,可能是爽和興奮,因為他有防衛,當然也擔心會被報復。這樣則去了另一個極端,就是叛逆(rebellion)。


(3) 運用想象力開啟第三種可能


我請朋友B想象,沒有應答的他,像哪一種動物?他說像兔子,兔子是安靜的,遇危險會走避和退縮。如果他惡言相向,又像什麼?他說像貓,因為伸出爪子去攻擊。接著我邀請朋友B想像一下,假如結合兔子和貓,會是什麼動物?


朋友B想了好一陣子,說是恐龍。恐龍是什麼?就是皮厚,防衛力強,即使牠不作聲,絕對不代表牠懦弱。於此朋友B明白了,自己不應答也不惡言相向,不代表害怕,更不代表懦弱,而是他不願像同事「一般見識」,他不認同互相諷刺、藉踩低別人抬高自己的辦公室文化,也不一定要以應答來證明自己有道理。於此,朋友B發現,他沒有應答同事諷刺的語句,不是懦弱無法保護自己,是他的一個選擇(choice),他選擇不參與辦公室內「串串貢」的文化。


結語


如此理解一件「憾事」,給我們一份自由,明白了當初的「選擇」,即便是當時沒有意識到自己選擇了什麼,現在重新理解後,將「屈從」化為「選擇」。


仔細地照顧自己,即便只是同事一句簡單的說話,假如真的激起情緒,千萬不要錯過丫!除了對自己的處理手法有新的理解,更達到「舖舖清」的效果,因為我們已明白了自己的反應,背後帶著什麼信念。


同樣是保持沉默,是如一隻小兔般戰戰兢兢,還是像恐龍般散發著強大的內心力量?甚至強大到,可以在照顧了自己之後,再猜想同事可能的需要?或者同事想再次確認,彼此之間文件交接的程序?或者同事想有威望,得到其他同事的尊重和肯定?


假如能夠做到寵辱不驚,下次再面對「不給我,你打算給誰?」可以輕鬆而肯定地答一句「謝謝你回覆確定,那我放心將文件交給你了,下次同樣會交給你。」又或是簡單說句:「對,就是給你。」心理上準備好自己,回到職場遇到類似的情景,能更貼近內心地回應,在屈從與叛逆之間,創出一條新路。

429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好癢

Comments


Commenting has been turned off.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