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Writer's picture劉劍玲

同一畫面,不同反應:問題在哪裡?



文:劉劍玲


前幾年我有照顧中學女生的經驗,她是我的親戚,和我同住了幾年,我把她當成是女兒來照顧。下班回家,我總會看到她窩在沙發上滑手機。我留意到,同一個畫面,但我每天看到的心境都不一樣。有時看到她滑手機,我沒什麼反應,也找張椅子坐下來滑手機,或到廚房煮飯;有時興致高,我還會問她在看什麼;但有時也會說出批評的話:「怎麼只顧滑手機,今天沒功課嗎?」可以說我是關心她的課業,但非暴力溝通讓我知道,口出評論甚至指責,還是有其他隱藏的原因。我要自我連結,了解一下內心有什麼感受和需要。


當我找椅子坐下來休息,我感到疲累,需要休息和放輕鬆;當我問她在看什麼,我感到好奇,需要連結。當我口出評論時,我留意到自己那天工作較疲累,臉色比較差,有一點煩躁,而我內心的潛台詞其實是:「我工作那麼辛苦,你為什麼可以輕鬆遊玩?」又或是「你看看出來工作多勞累,小時候不讀書,長大後更難找到好工作。」我發現其實我需要表達,可能工作辛苦,積壓了一天,需要聆聽和支持,我卻沒有意識到自己有這些感受和需要。念及此,就明白回歸到「觀察」的重要性:既是發現我在這個「女兒滑手機」的畫面上加料,繼而意覺並觀察到自己的內心聲音(那些想要批評的衝動),從而更明白自己的需要,更連結自己。這樣就不會把不明狀的情緒,發洩到女生身上。


我留意到,不明狀的不滿和壓力,最容易讓我在觀察上「加料」。假如當天工作受到極大刺激,有明顯的情緒如傷心和難過,可能反而會找女生傾訴,好好哭一場。就只有不明狀的壓力,自己沒有覺察到,情緒才要找出口,想要發洩出來。這讓我明白到覺察自己的重要性:分清楚觀察和評論,幫助我意識到當下的狀態,提醒我要照顧自己,每天下班後要安排時間好好陪伴自己。


關鍵概念:觀察VS評論


觀察,就是靠我們的五感:視覺、聽覺、觸覺、嗅覺、味覺,所收集回來的訊息。通常我們會說,觀察有如錄影機,把發生的事情錄製後播放出來,其中沒有增減任何片段。例如我看到女生坐在沙發上滑手機,這是觀察。


評論,是我們對事情的評價或意見。假如觀察是錄製發生事情後的播放,評論就是我們對這影片的意見。例如我說女生只顧著玩浪費時間,就是一種評論。






42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好癢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