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舉辦NVC入門課程,有人問:為什麼要學?更甚的是,有人問:你認為我很暴力嗎,為何邀請我去學「非暴力溝通」?
「非暴力溝通」翻譯自英文Nonviolent Communication,也有譯作「善意溝通」,由Marshall Rosenberg創辦,旨在提供心法與技巧,去幫助人們表達善念,同時消化內心對己對人的批評。
一旦內心想批評或指責別人,關係會受損,細細碎碎的磨擦累積起來,久而久之衝突漸加劇烈。如此溝通須由平日的小磨擦開始做起,而小磨擦起源在哪裏?在我們的內心。我在做家務,看到伴侶玩手遊,內心一句:「他就是這麼懶惰了。」假如心裏已有定見,便無法有足夠的內心空間,去理解對方行為背後的原因;之後不論是衝口而出的責備,或是內心堆積不滿直至爆發,磨擦便生。
不論是指責自己還是他人,抑或委曲求全,都是一種暴力,我們都習慣了,一直活在「暴力文化」中。要改變,就要從內心的思想和口出的語言開始。既然一切源於內心,「非暴力溝通」提供一個方法,讓我們去理解自己的內心和別人的行為。
簡單來說,善意溝通的鑰匙在「需要」。一切行為均為滿足「需要」,不論是以雙贏還是悲劇的方式呈現。做家務的心裏發怨言,其需要是「支持、休息」。看到「需要」,即以各種方法滿足自己,例如休息十分鐘再做家務,例如向伴侶作出請求:「我很疲累,你可以過來幫忙抹地板嗎?」以正面的方式回應自己的需要,比起指責伴侶玩手遊有效得多。
反過來假如伴侶學習了NVC,以往聽到指責「你這麼懶惰」會生氣繼而反駁,現在明白了指責其實是求救訊息,翻譯出來的意思是「請支持我」、「請協助我」,那麼伴侶的反應也會不同,可能主動協助做家務(而不帶委屈),或是邀請對方放下家務彼此溝通一下。當大家的需要都能被看見,將能釋放創意突破原有困局,以前從來未想像過的解決方案會呈現出來。
不要小看這微小的變化。假如每一次的潛在小磨擦,都能化成溝通的機會,或了解自己的機會,久而久之,關係會進入正循環,彼此享受更多的甜蜜與支持。
這就是「非暴力溝通」最渴望見到的:
- 以合作和溝通為本的新一代
- 能照顧孩童情緒需要的學校
- 懂得彼此接納和傾聽的家庭
- 自發貢獻和滿足彼此需要的工作間
- 理解暴力源頭(未滿足的需要)和處理社會成因的司法制度
- 人皆建立與己與人和平溝通的內心文化,最終達至世界和平
Comments